为什么碰到优秀的人,我总是粗暴地责备自己!?可能你内在有一个苛责性客体

发表于:2017-09-20     2301人已阅

科胡特说:我在临床上大量的工作那些——因为母爱的缺失而受伤的孩子。那些在母婴互动的过程中自恋受损的来访者。母亲的养育不是根据孩子的需要,而是根据母亲自己的需要。控制、苛责,这样破坏性客体的植入。任何人想通过共情来治疗好这样的来访者,那简直就是胡扯。你必须通过解剖来了解来访者,他内在的结构是怎样的?他内核的主要结构是分为哪些部分?你要了了分明,你理解他了之后愿意和他在一起。

那些创伤的体验和感觉,你不是和他一样去分裂它们,而是了解、发现、理解它。这时候会生出慈悲的感觉,是一个生命和另一个生命的相遇。

在一个成熟、有爱的能力的母亲眼睛里,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找到“我”。婴儿要从母亲的眼睛里找到“我”。如果在母亲的眼睛里看不到肯定赞许,反而是厌恶、抑郁,那么就会把这个孩子永远留在宇宙的夜空。它会孤独一生,痛苦一生,挣扎一生,永远找不到回家的路

中国在这方面教育的缺失,导致有很多这样的人,孤独、挣扎、痛苦,而找不到回家的路。坐在咨询室里,我发现特别多这样的人。

        苛责性客体是什么?

        古老的客体直接内化,长大后依旧未分化。破坏性的客体,只会指责、只会比较、只会对孩子不满意。遇到事情就会说你该这样!该那样!把一个小孩子当成大人来养,类似于偏执分裂位。《发展心理学》讲,孩子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,心理能承受的范围也不同,需要养育者用不同的养育模式。但我们的养育文化里,对孩子太严厉、苛责,超我的部分太重。就觉得我们从3岁开始就要像一个大人一样懂事,用我们自己理想化的模式来养育孩子,否则就使劲儿惩罚。导致孩子直接内化一个古老的破坏性、创伤性客体,还会导致孩子自体未分化。因为他还很小、很混乱,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。超出来他的承受范围的时候,他的能量就固着在那个地方来。而健康的方式,是你帮助他理解自己,协助他了解到外面的事情是怎么回事。

        要么就是有些养育者对孩子进行“行为训练“——你要完成这个,才会有这个。就像训练小狗一样。

非常原始,甚至叫非常暴虐对文化。这样一个结果就是,成为孩子长大后人格的一部分。比如,看到在自己的领域里比自己优秀的人,就会很自责——为什么自己不如别人优秀呢?这样一个追问如果在合理的范围里,会促使我们不断进步、进取,取得良好的社会成绩。但如果超过了一个度,就会变成对自己的苛责。

        他会对自己不满意,进而对所有人、对社会都不满意。

 

—— 咨询师简介 ——
马泽中
首席咨询师

      没有不成功的孩子,只有不成功的父母。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来说,就是每个孩子都能成功。一个天才般的孩子,没有被埋没的道理,除非父母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,没有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。

158

免责声明:本站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。图片为本站编辑网上寻找,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。本站是一个普及心理且帮助有心理困惑的人来获取信息,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,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,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,造成漏登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,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。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 声明:该站部分文章及图片系转载,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心理知识信息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。

所属分类:
亲子冲突
推荐专家
陈思危资深级咨询师800元/节(每节60分钟)

  我们的生活由无数精彩的部分组成,而能够承载我们幸福与快乐主要是我们的家庭、感情、职业,而这些部分又和我们的个人成长密不可分。当我们远离内心的自己,失去与自己的连接,承载我们幸福的重要部分也会有所偏离我们的航线,寻找失落的自己,我们一直在路上!

预约
推荐咨询师
| 更多
刘玉娥
已完成1130单
刘福源
已完成1632单
陈思危
已完成951单
范秀兰
已完成734单
19
心理专业积淀
182689人次
心理咨询认同
三城四地
五家专业中心
2000+来访者/年
信任选择
238名心理从业者
专业细致的心理帮助